汉房网 > 资讯 > 武汉楼市 > 正文

力争今年动建3个大科学装置 “世界光谷”冲刺GDP3000亿元

2022-03-18 11:22:52 来源:湖北日报 编辑: 0条评论

2月16日,武汉东湖高新区工委(扩大)会上传出消息:2021年,光谷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400亿元、同比增长16.8%,占武汉GDP的13.6%,占全省4.8%;2022年,光谷将以湖北东湖科学城为*引擎,GDP向3000亿元目标冲刺,聚力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城,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光谷”。

2021年2月18日,我省在光谷东部启动建设湖北东湖科学城,经过一年建设,湖北东湖科学城的“四梁八柱”初步构建。3个大科学装置纳入国家“十四五”专项规划,2个国家技术创新*获批,7个湖北实验室挂牌运营,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武汉量子技术研究院落户,武汉*人类遗传资源库、武汉人工智能计算*建成运营。

今年,湖北东湖科学城将力争启动3个大科学装置建设,加快推动湖北实验室实体化高效运行,推进国家信息光电子创新*、国家先进存储产业创新*等共性技术平台升级,加快打造战略科技力量国家队。

2021年,光谷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8.7%,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288.78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53.7%;新增*专精特新企业17家,新认定瞪羚企业502家,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100家、总数达4200家;新引进华星光电T5等4个百亿级项目,以及腾讯数字产业总部、瑞科吉生物全球总部等一批新赛道项目,百亿级规上工业企业达到6家;涌现出了首颗三维相变存储器测试芯片、首款百万像素级双色双波段红外探测器、首台新型显示喷印装备等一大批原创重大技术成果。

相关报道>>

GDP冲刺3000亿元

光谷锚定“科学之城” “追光之城”“向往之城”

一座科、产、人、城深度融合的新城,正在光谷崛起。(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田悦 摄)

湖北日报讯 (记者张真真、通讯员张珊妮)2月16日,武汉东湖高新区工委(扩大)会上提出:2022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向3000亿元目标冲刺,占武汉GDP的比例力争达到15%。

2020年,光谷GDP*站上2000亿元,达到2001.85亿元。

乘势而上、高位争进。2021年,光谷*抓数字经济、大健康、国产替代等产业发展机遇,加快做大做强主导产业规模,全年GDP突破2400亿元,同比增长16.8%,分别高于全国、全省、武汉市8.7、3.9、4.6个百分点,占武汉GDP的比例攀升0.8个百分点、达13.6%,占全省比例达4.8%,以一域发展为全局添彩。

2021年,光谷全年高新技术工业*超过500亿元,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5.9%。百亿级规上工业企业达6家,建成全球灯塔工厂1家,获批*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4家,武汉国家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节点注册量超过60亿个。

2021年,光谷新引进华星光电T5等4个百亿级项目,以及腾讯数字产业总部、瑞科吉生物全球总部、亿纬锂能等一批新赛道项目,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903.42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4.42亿美元。

站上新起点,光谷提出,打造创新涌动、具有*竞争力的“科学之城”,打造产业高端、具有区域辐射力的“追光之城”,打造产城融合、具有国际吸引力的“向往之城”,加快建设创新高地、产业高地、人才高地,实现科、产、人、城深度融合,形成八方英才“慕名自来、纷至沓来、近悦远来”的磁场效应。

年底前骨干路网互联互通

湖北东湖科学城力争动建3个大科学装置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真真 通讯员 张珊妮

2021年2月18日,我省正式启动以湖北东湖科学城为*的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建设。

放眼全国,北京怀柔、上海张江、深圳光明等科学城利用先发优势,已经“*跑”*。西部(重庆)科学城、西安丝路科学城、广州科学城等地近两年也是力度*,正“跑步”赶超。

东湖科学城建设,不进是退、小进也是退。

1月15日,光谷成立湖北东湖科学城前线指挥部,组建攻坚突击队,在大科学装置区的工地铁棚边扎寨誓师。

“今年是东湖科学城建设的攻坚之年。”东湖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推进科学城全球光电信息、生命健康、碳中和工程、智能制造等四大科技创新*建设,新增2家国家技术创新*,高企总数超过540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幅超过15%,科学城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基础设施,是东湖科学城建设的先导。

2月15日,东湖科学城*区光谷科学岛,未来一路与高新六路交叉处,挖掘机、运土车正繁忙施工。

“这里曾是一片荒烟蔓草。”建设方现场管理人员王应安说,这一纵一横交通十字轴主干道,将于今年6月底前全线通车,*区框架将全面打开。

光谷定下时间表,力争在今年4月底前,豹澥湖水上交通建成通航,串联起光谷科学岛、龙泉山和安湖洲;6月底前科学服务*开建;9月底前环光谷科学岛的环岛路主线通车、科学社区开工;今年底前,骨干路网实现全面互联互通。

创新主体能力提升,打造战略科技力量国家队。今年,光谷围绕“科学+科学家+创新生态”目标,加快推动湖北实验室实体化高效运行,力争启动3个大科学装置建设,推进国家信息光电子创新*、国家先进存储产业创新*等共性技术平台升级。

深化科技成果使用权、*权、处置权改革试点,建立关键*技术攻关项目库,落实“揭榜挂帅”和“赛马制”,力争在集成电路、激光、新型显示、生命健康等领域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

加大无人驾驶等新型应用场景供给,加强创新园区、创新街区、创新社区“三区联动”,举办高质量的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活动,力争全年技术合同*额突破360亿元。

“光芯屏端网”扩容升级

光谷谋划建设 智能网联汽车终端产业园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真真 通讯员 张珊妮

光谷自诞生之日起,就担负着“顶天立地”的创新使命。

所谓顶天,就是勇闯“科技无人区”,代表国家科技力量参与全球竞争与合作;所谓立地,就是大胆探索科技成果转化,实现产业化。

历经30多年发展,光谷已成为我省打造“光芯屏端网”、生命健康两大万亿产业集群的硬核支撑。

建设四大特色产业基地

2022年,光谷提出,围绕“光芯屏端网”、生命健康两大主导产业,加快建设激光、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生物创新药等4个特色产业基地。

具体措施包括:研究出台激光产业发展专项政策,加快打造国际激光技术高地;巩固国内*中小尺寸显示面板生产基地,鼓励华星光电、武汉天马加大研发布局,构筑新型显示研发高地;谋划建设智能网联汽车终端产业园,带动“光芯屏端网”扩容升级。

*抓“后疫情时代”生命健康产业发展机遇,聚焦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生物农业、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生物服务五大板块,增强产业原始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启动建设元宇宙研究院

2021年,被称为元宇宙元年。所谓元宇宙,是对现实世界的虚拟化、数字化过程,是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相互融合的载体。有分析指出,元宇宙市场规模在2030年有望超万亿美元。

今天的布局定位,就是明天的城市形态;今天的*结构,就是明天的产业结构。

2022年,光谷将在元宇宙领域全面发力,支持建设元宇宙研究院、人工智能研究院,提高武汉人工智能计算*服务能力,加快培育远程医疗、数字动漫、虚拟现实等新业态。

数字经济提质扩面,光谷将一体推进数字技术突破、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智慧城市建设,大力推动数字经济产业园、硅谷小镇、小米科技园等重点产业园区建设,全力打造数字经济标杆区域。

新增2家百亿级企业

创新的源泉,汇成产业的大江大河。

到2021年,光谷百亿级规上工业企业已达6家,包括武汉联想基地、烽火、华星光电、长飞等,其中武汉联想基地产值突破500亿元。

2022年,光谷提出,努力新增2家百亿级企业,力争产生千亿级龙头企业,新增规上工业企业80家,新增上市公司10家以上,力争新增企业2万家,加快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森林式产业生态。

从光之谷到人之城

“让每一位市民感受到城市温暖”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真真 通讯员 张珊妮

“加快把光谷的经济总量、财税增量转化为光谷市民的生活质量。”

“让每一位生活在这里的市民都能感受到城市的温暖。”“群众评价是*评价,群众满意才是真的满意。”……

光谷的这份新年工作计划中,处处能感受到对人的关注,对民生的关切。

组建光谷人才集团

光谷这座创新之城,关注人,首先是关注人才。

2022年,光谷开展创新人才引育留用行动。紧扣东湖科学城建设需求,紧盯科技创新的“关键少数、中坚力量和后备梯队”,加快引进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以及关键领域的*工程师、高技能人才。

以头雁思维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加快组建光谷人才集团,完善“人才注册制、积分制”“以赛代评”等引才模式,优化光谷人才基金运营机制,加大对人才团队、人才项目*力度,打造天下英才“逐梦光谷、圆梦光谷”的重要平台。

已新增1.7万个学位

历经34年发展,光谷已从当初的几万人,到今天的近200万人。年轻人聚集的光谷,对于教育、医疗、商业等的需求,格外旺盛。

2021年,光谷新建6所、改扩建6所学校,新招聘500余名教师,新增381个班级、1.7万个学位,2022年还将新启动10所学校建设。2021年,同济医院国家医学*、光谷人民医院及5家社区卫生服务*开工建设。如今,在光谷已有5家*医院,2022年将实施“光谷名医”计划,打造“15*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圈”。

为科技新城注入“有趣”灵魂

2月15日,光谷生态大走廊“光谷塔”上演的一场XR(扩展现实)元宵光影秀,在朋友圈中刷屏。2022年,光谷实施文化强区工程,扩大优质文化供给,为科技新城注入“有趣”灵魂。该区将加快光谷文化*、光谷剧场、音乐厅等文化设施建设,确保光谷生态大走廊空轨旅游线一期建成投用,大力促进“文化+旅游”“文化+科技”产业发展,尽快让居民群众享受更高品质的文旅生活。

“*十字轴”主框架成形

“全周期管理”善待城市

湖北日报记者 张真真 通讯员 张珊妮

从武汉地图上的2厘米,到如今的518平方*。光谷,已从当初的“一束光”发展成一座科技新城,正锚定打造武汉城市副*。

2021年,光谷城市承载力迎来重大跃升。光谷科创大走廊主轴高新大道全线通车,光谷生态大走廊基本建成,“*十字轴”城市主框架逐步形成。

光谷提出,城市是生命体、有机体,要敬畏城市、善待城市,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充分运用科技手段,全面提升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

谋划建设光谷长江大桥

2022年,光谷将完善“十四纵十四横两环”交通骨干路网,打通科技一路、未来二路、科技五路等断头路,畅通提升城市循环。

适度超前谋划建设基础设施,加快武汉东站、地铁19号线等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工程进度,提前谋划光谷长江大桥、地铁13号线等项目。

加快5G基站、人工智能高效算力、高速网络、充电桩等新基建,拓展智慧电网建设“东新模式”。

全力打造韧性城市,系统推进海绵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按照城区防涝50年、重要地区100年一遇标准,推动排水防涝系统升级改造。

探索“对智能社会的治理”

2021年9月,光谷获批“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成为全国10家综合基地之一。

光谷的*任务是推进智能社会治理从1.0(社会治理智能化)向2.0(对智能社会的治理)战略转型,形成可推广、可复制、可评估的“智能方案”。

2021年7月,光谷出台“社区治理十条”。首设首期规模1000万元的光谷社区基金会;建设光谷社区服务智慧系统,对接“光谷城市大脑”,实现在社区“远程办”、“线上办”;每个社区每年给予30万元民生“微实事”资金,重点支持基础薄弱、群众急难愁盼的项目……

2022年,光谷将加快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综合基地建设,落实“社区治理十条”,推进党建*基层社区网格化治理,引导社会治理力量进一步向基层网格集中,不断提升社区治理水平。

获取武汉超全的购房宝典、楼盘分布、特价房源资料,买房询底价,踩盘实拍图发送,欢迎添加小编咨询【微信号:hanfangxiaobian】,一对一买房免费指导,更有千人楼市交流群免费进,与广大购房者、业内人士畅聊,武汉楼市一手信息早知道。

已有131人报名
姓名 手机 楼盘
点此报名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已有0
评论内容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并不表明汉房网立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请输入评论内容
最新评论
评论加载中,请稍后...

扫描二维码下载汉房网APP

汉房网APP

扫描二维码浏览手机版汉房网

汉房网手机版

扫描二维码关注汉房网微信

汉房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