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房网 > 资讯 > 武汉楼市 > 正文

湖北第三次国土调查主要数据成果公布

2022-03-18 11:22:55 来源:湖北日报 编辑: 0条评论

12月10日,省第三次国土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省自然资源厅、省统计局联合发布我省第三次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

依据公报,全省耕地面积7152.88万亩,主要分布在荆州、襄阳、荆门、黄冈和孝感等地,其中水田3819.88万亩,水浇地562.90万亩,旱地2770.10万亩。园地面积730.50万亩,主要分布在宜昌、黄冈、恩施等地。林地面积13920.2万亩,十堰、恩施、宜昌、襄阳和黄冈林地面积占全省七成以上。草地面积134.08万亩,主要分布在咸宁、随州、黄冈、孝感、襄阳等地。湿地面积91.86万亩,作为内陆省份,湖北有极少量的森林沼泽、灌丛沼泽、沼泽草地,没有红树林地和沿海滩涂。公报还披露了全省城镇村及工矿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情况。

总体来看,湖北土地利用结构为五分林地三分田,一分城乡一分水。

省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表示,第三次国土调查是一次重大国情国力调查,于2018年启动。此次调查历时3年,我省广泛应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无人机等新技术,全流程严格管控,数据成果全面客观反映了全省国土利用状况。下一步,我省将深度挖掘调查成果价值,加强数据共享利用,为湖北制定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规划、重要政策举措提供依据,助力全省高质量发展。

国土公报还“晒”了些啥?

国土调查数据与经济社会发展和百姓生活息息相关,此次发布的第三次国土调查数据还“晒”了些啥?

耕地资源优势稳定,保护压力增大

耕地是粮食安全基石。调查结果显示,我省耕地资源优越,粮食安全基础厚实,耕地总体优质稳定,水田占全国水田总量的8.11%,居全国第五,可稳定利用的耕地面积6711.21万亩,占耕地总量的93.80%,高于全国10个百分点。同时,我省耕地主要集中在江汉平原、鄂北岗地和鄂东南沿江平原,集中度较高,有利于农业产业化、规模化。

与此同时,我省耕地保护压力仍然较大。从调查数据看,*次国土调查以来的10年间,全省耕地减少了831.68万亩,减幅达10.42%。在非农建设占用耕地严格落实了占补平衡的情况下,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农业结构调整和国土绿化,过去10年全省耕地净流向林地541.76万亩,净流向园地63.11万亩。耕地局部布局还不稳定,非农化、非粮化风险高,耕地后备资源不足且多分布在山地、丘陵等难开发地区,占补平衡难度加大。因此,我省要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进一步加大耕地保护力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守牢耕地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

生态建设成效明显,绿色发展底色更亮

近10年来,湖北坚决扛起长江大保护的政治责任,生态建设成效明显。

调查结果显示,我省生态功能较强的林地、草地、湿地、水域等地类面积达17022.69万亩,与*次调查相比,增加了561.28万亩,增幅达3.41%。其中,林地面积13920.20万亩,比*次调查净增加922.87万亩,增幅达7.1%。全省林地主要集中在十堰、恩施、宜昌等山区和丘陵地带,占全省林地总面积的55.45%。

省自然资源厅有关负责人介绍,虽然全省生态功能较强地类的总量增加,但10年间,耕地流向林地、水域、园地的面积较大,而又有大量林地、水域地类流向耕地,反映出生态建设格局在局部地区不够稳定、生态布局不够合理的问题。因此,要统筹安排,按照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湿则湿的原则,因地制宜发挥好森林、水等优势生态资源的价值功能,在特色经济、魅力文化等方面进一步挖掘和释放潜力,避免盲目建设。

土地利用方式改善明显,节约集约用地有较大空间

土地是宝贵的*资源,是经济发展最基本的生产要素。提升土地利用效益,对保护耕地、持续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

*次调查以来,我省建设用地总量保持适度增长,净增加493.07万亩,增幅为24.89%。用地结构进一步优化,城镇用地和交通运输用地占比分别上升3.74和2.73个百分点,村庄用地占比下降4.65个百分点。

从第三次国土调查数据看,节约集约用地仍有较大空间。我省城镇建设用地总规模达到605.90万亩,*次调查后城镇用地扩张快于人口城镇化,土地利用效率不够高的问题依然突出,一些地方存在大量低效和闲置土地,与沿海发达省份存在差距。村庄用地规模达1414.27万亩,总量较大,人均较多,布局不尽合理,盘活城乡建设用地仍有较大潜力。因此,我省将进一步落实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提升国土空间价值和效率,长远支撑经济社会发展。

获取武汉超全的购房宝典、楼盘分布、特价房源资料,买房询底价,踩盘实拍图发送,欢迎添加小编咨询【微信号:hanfangxiaobian】,一对一买房免费指导,更有千人楼市交流群免费进,与广大购房者、业内人士畅聊,武汉楼市一手信息早知道。

已有227人报名
姓名 手机 楼盘
点此报名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已有0
评论内容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并不表明汉房网立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请输入评论内容
最新评论
评论加载中,请稍后...

扫描二维码下载汉房网APP

汉房网APP

扫描二维码浏览手机版汉房网

汉房网手机版

扫描二维码关注汉房网微信

汉房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