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房网 > 资讯 > 民生热点 > 正文

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建设!武汉这些社区入选!

2022-06-09 15:25:28 来源:武汉本地宝 编辑:玉洁 0条评论

武汉正式发布《武汉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国家试点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在2022年试点期间,武汉15个区内共35个社区,将开展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建设,具体情况赶紧来和小编一起看看吧!

“一刻钟便民圈”是什么?

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以社区居民为服务对象,服务半径为步行15分 钟左右的范围内,以满足居民日常生活基本消费和品质消费为目标,以多业态集聚形成的社区商圈。

工作目标:

建设改造112个便民生活圈。2022年试点期间,建设改造37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2023—2025年推广期间,每年新增建设改造25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到2025年,共建设改造112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

建设改造40个社区商业中 心。结合城市老旧小区改造和新建社区、产业园区建设,改造和新建40个设施完善、服务智慧、功能齐全的便民生活圈社区商业中 心,社区人均商业面积达到0.8平方米。

建设一批高质量品牌连锁店。城市社区便利店、生鲜超市、餐饮、美容美发、药店、快递等主要业态品牌连锁店实现全覆盖,便民生活圈连锁店占商业网点数量的比例达到30%以上。

居民满意度持续提升。形成社区、企业、居民共同参与的便民生活圈共商共管机制,培育5—10家便民生活圈专业管理运营机构,便民生活圈居民满意度达到90%以上。

具体建设范围及数量:

“一刻钟便民圈”具体怎么建?

一、加强便民生活圈规划布局

研判社区商业发展特征与趋势,充分结合社区居民消费需求,编制全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专项规划,明确全市便民生活圈布局点位、建设规模、业态结构、功能要求等,指导各区研究、规划和实施便民生活圈建设改造工作。各区参照制订本区便民生活圈专项规划和实施方案,落实“一圈一策”要求,对每个便民生活圈制订可操作的建设改造方案,并抓好组织实施。

二、实施便民生活圈分类建设

1、补齐已建社区商业设施短板

对商业基础设施欠缺或者老化的社区,结合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配套便民商业服务设施,因地制宜补齐设施短板、增加商业面积、提升设施水平。

对商业发展基础好的社区,鼓励现有商业设施向社区商业中 心转型,为社区居民提供社交、文化、休闲等服务功能,满足居民在家 门口“一 站式”消费需求。

2、加强新建社区配套设施建设

严格落实国务院关于社区商业和综合服务设施面积占社区总建筑面积的比例不得低于10%的要求,按照相对集中的原则,在新建居住区重点建设社区商业中 心、邻里中 心、养老服务中 心等综合服务设施,与社区住宅项目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确保满足居民生活需求。

3、完善产业园区商业配套建设

推进产业园区向产业社区转型发展,支持工业园、物流园、高新园区等产业园区引入城市生活服务功能,建设集生产、工作、生活、休闲等于一体的多元配套设施,完善商业服务功能,满足产业人群生产生活需求,打造新型产城融合集聚区。

三、优化便民生活圈商业业态

1、配齐基本保障类业态

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优先补齐、优选、配强基本保障类业态基本保障类业态包括:便利店、综合超市、菜市场(生鲜超市)、早餐店、洗染店、美容美发店、照相文印店、家政服务点、维修点、药店、邮政快递综合服务点(快递公共取送点)、再生资源回收点等。

满足社区居民的一日三餐、生活必需品、家庭生活服务等基本需求。鼓励社区便利店、超市等网点采取“一点多用”“一店多能”等方式,在确保安全卫生的前提下,适度搭载维修、打印复印、家政预约等项目,提供多样化便民服务。

2、发展品质提升类业态

根据社区发展基础和居民生活消费需求,渐进式发展品质提升类业态品质提升类业态包括:社区养老服务中 心、婴幼儿照护服务、特色餐饮、新式书店、运动健身房、教育培训点、旅游服务点、保健养身店、茶艺咖啡馆等。

优先发展居民最迫切需要的社区养老服务、婴幼儿照护服务、特色餐饮、新式书店、运动健身等业态,推动商文旅融合,拓展社交化、特色化功能,助力社区居民消费升级。

3、提高品牌连锁覆盖率

鼓励品牌连锁企业将商业资源下沉社区,通过社区商业网点直营连锁及商业特许经营方式,输出品牌、标准、管理和服务,实现品牌化、规范化发展。

鼓励中百、武商、盒马等大企业开放供应链、物流渠道,为小商店、杂货店等个体工商户提供集采集配、统仓统配等一 站式服务。鼓励大型实体零售企业开放门店资源,引进洗染、美容美发、特色餐饮等小店,叠加服务功能,降低进驻费用,增强微利业态经营可持续性。

四、提升便民生活圈运营水平

1、壮大市场运营主体

鼓励有条件的物业企业向养老、托幼、家政、邮政快递、前置仓等领域延伸服务,形成“物业服务+生活服务”模式,逐步实现便民生活圈的专业化、规范化运营管理。

2、支持“地铁+商业”运营模式

发挥武汉地铁优势,支持武汉地铁集团大力发展地铁商业,以交通站点为中 心,整合利用地铁空间资源,引入商业服务设施,建设一批包含办公、商业、文化、休闲等功能的地铁TOD项目,打造“匠心”系列商业品牌,满足地铁出行市民的便利消费需求。

3、建立多方共商共管机制

整合街道社区、运营主体、市场主体、物业公司、居民代表等力量,建立便民生活圈共商共管机制,共同参与便民生活圈公共设施规划、建设改造、业态调整等,加强环境整治和自律规范,实现服务规范、商户共赢、居民满意的良性循环。

五、引导便民生活圈创新发展

1、推动便民生活圈数字化转型

引导社区实体零售企业与网络及电商企业合作,创建“实体店+小程序或APP”服务平台,推广无接触交易、网订店取(送)等新模式。加快生活服务业数字化转型,鼓励社区商业主体建设智慧商店、智慧餐厅等智慧门店,开展数字化营销活动,实现线上消费线下体验。

2、创建社区消费新场景

引导社区商业主体拓展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消费场景,支持在便民生活圈举办产品发布品鉴、小型线下推广会、创意集市等活动,为社区居民提供个性化定制商品及服务,提升居民消费体验。加强商文旅消费跨界融合,深入挖掘社区历史文化资源,打造具有汉派文化特征的社区消费场景和主题文化街区。

3、增加智能移动商业设施

利用社区广场、停车场、物业用房等场所,引入智能快递柜、智能冷冻柜、自助售货机、无人值守便利店、智能回收机等可移动便民商业服务设施,弥补社区商业空间不足的短板。

六、增强便民生活圈服务能力

1、完善适老化服务

鼓励市场主体设立为老年人服务的专柜和体验店,保留现金、银行卡等传统支付方式,提供简便易行、符合老年人特点的服务。

推动老年服务中 心做好助餐、代购等实物消费配供以及理疗养生、居家照顾、紧急援助等服务消费。

2、强化公共服务保障

通过政 府出资、国有控股或者持股等方式,增强便民生活圈公益性网点建设,提供满足居民基本需求的平价或者微利商品和服务。

鼓励社区配置老年大学、青少年空间、社区阅览室、文化服务中 心、便民服务站等公共服务设施,实现社区党群、民政、文化、办事、生活等服务的集成共享。

3、探索应急保供新路径

落实“平战结合”要求,以社区为管理载体,充分发挥便民生活圈内多业态集聚的优势,建立应急状态下生活必需品保供体系,成立应急保供队伍,健全应急保供机制。

鼓励各类生活必需品市场主体特别是品牌连锁企业、菜市场加快转型,不断提升供应链管理能力,广泛采用无人零售、无接触配送、无感支付等手段配送基本生活物资。

获取武汉超全的购房宝典、楼盘分布、特价房源资料,买房询底价,踩盘实拍图发送,欢迎添加小编咨询【微信号:hanfangxiaobian】,一对一买房免费指导,更有千人楼市交流群免费进,与广大购房者、业内人士畅聊,武汉楼市一手信息早知道。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稿件,若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本文观点与汉房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已有130人报名
姓名 手机 楼盘
点此报名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已有0
评论内容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并不表明汉房网立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请输入评论内容
最新评论
评论加载中,请稍后...

扫描二维码下载汉房网APP

汉房网APP

扫描二维码浏览手机版汉房网

汉房网手机版

扫描二维码关注汉房网微信

汉房网微信